中考化学易错知识点——金属和金属矿物

本文摘要:专题四 金属 金属矿物易错清单1. 不明白反映原理,无法举行金属防护有效措施的选择。【例1】 (2013·广东广州)下列关于铁制品的使用合理的是( )。

博亚体育app下载

专题四 金属 金属矿物易错清单1. 不明白反映原理,无法举行金属防护有效措施的选择。【例1】 (2013·广东广州)下列关于铁制品的使用合理的是( )。A. 铁桶加入硫酸铜溶液和石灰水配制农药B. 菜刀用湿布包起来防止生锈C. 不锈钢可用于制作外科手术刀D. 用铁锅恒久存放姜醋【剖析】 A. 铁可与硫酸铜溶液反映,所以不能在铁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和石灰水配制农药,故错误;B. 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蒸气接触发生反映,所以菜刀用湿布包起来会加速生锈,故错误;C. 能用于制造医用手术刀的物质需要具备不生锈的性质,所以不锈钢可用于制作外科手术刀,正确;D. 食醋中含有醋酸,可与铁反映,因此若用铁锅恒久存放姜醋会缩短铁锅的使用寿命,故错误;综上所述,选C。

【谜底】 C【误区纠错】 铁生锈的条件是有氧气和水存在两个方面,对铁生锈的条件掌握禁绝是造成认为用湿布包菜刀可防止生锈的主要原因。另外,只有准确掌握了铁及其合金的性质,才气在使用中对其制品正确应用和妥善掩护。2. 不注意分析实验现象,无法深入举行分析与探究。

【例2】 (2013·江苏苏州)为了验证铁、铜两种金属的运动性差异,如下图所示取2支试管划分举行有关实验,若要视察到现象的显著差异,所用液体合理的是( )。A. 蒸馏水 B. 稀盐酸 C. 酒精水溶液 D. 硫酸钠溶液【剖析】 蒸馏水不能和铁反映,也不能和铜反映,所以没有显着的现象的差异,故A错误;铁可以和稀盐酸反映生成氢气,而铜不能反映,所以可以视察到有显着的现象,凭据这一现象可以区分铁和铜的运动性的差异,故B正确;酒精的水溶液不能和铁反映,也不能和铜反映,所以没有显着的现象的差异,故C错误;在金属运动性顺序表中,钠排在前面,其运动性比铁和铜都强,所以硫酸钠溶液与铁和铜都不能反映,故D错误。

综上所述,选B。【谜底】 B【误区纠错】 铁在氧气和水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容易生锈,许多同学对铁钉的锈蚀条件探究实验印象深刻,但铁钉和铜片在水中泛起锈蚀,并比力出锈蚀的难易,需要较"漫长"的历程,由于部门同学忽视了实验现象和时间的关系,在判断A时容易堕落。

名师点拨本专题的知识点精密联系生产实际,因此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内容之一,考察时注重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主要趋势如下:1. 铁的生锈、防锈知识点的命题与生产实践精密联合,体现出学以致用的原则。2. 铁的性质实验命题融入科学探究的新理念,体现出课程革新的新偏向。

3. 研究铁生锈实验的命题,渗透学科间的知识,考察学生运用理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 以金属质料为配景,设计情境题,考察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5. 以金属为配景的盘算题常与数学函数图像相联合,综合评价学生解题的技术、技巧,加大对常见金属及其合金性质与实际应用的考察。6. 金属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情况掩护。提分计谋一、 对金属和金属矿物这部门的焦点知识,一要融会领悟,二要关注社会生发生活实际。

1. 2. 铁的冶炼实验原料:铁矿石(赤铁矿、磁铁矿、菱铁矿等)、焦炭、石灰石、空气等。原理:3CO+Fe2O32Fe+3CO24CO+Fe3O43Fe+4CO2现象:红棕色粉末酿成玄色,澄清石灰水变污浊,尾气处有蓝色火焰。

步骤:先通CO,后加热;反映完毕后,先停止加热,直到装置冷却后再停止通CO。实验装置:3. 铁的锈蚀条件及防锈(1)铁的锈蚀条件:铁与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

(2)防锈的方法:①铁制品阻遏空气。如涂上一层掩护膜(刷油漆、涂凡士林等)、烤蓝等。②铁制品阻遏水。

如外貌保持干燥等。【例1】 (2013·四川成都)在金属外貌笼罩掩护膜是普遍接纳的金属防锈措施之一。下列自行车的防锈措施中,不属于笼罩掩护膜的是( )。

A. 擦拭保持清洁与干燥B. 链条上油C. 轮圈镀铬D. 车架喷漆【剖析】 铁制品防锈蚀是生产与生活中的一个很是重要的日常问题。A. 擦拭保持清洁与干燥,是用擦拭的方法除去水分和保持不易吸附水分的清洁状态,不是笼罩了掩护膜,故选项正确;B. 链条上油,C. 轮圈镀铬,D. 车架喷漆,均能使铁与氧气、水分开绝,都是使用了笼罩掩护膜的原理,故选项错误。

综上所述,选A。【谜底】 A二、 金属运动性顺序的应用。

1. 比力差别金属的运动性强弱。金属的位置越靠前,运动性越强,到场反映时,现象就越显着、越猛烈。2. 判断金属和酸能否发生置换反映。

H前金属可以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H后的金属不能;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与酸反映的速率越快。3. 判断金属的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映。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K、Ca、Na不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当金属与两种以上盐溶液反映时,优先置换出最不生动的金属。即:前置后,盐可溶,K、Ca、Na除外,不生动金属的盐溶液优先。4. 设计实验验证金属的运动性。

验证三种金属的运动性顺序时,选取试剂可简朴地接纳突出中间法,即取中间金属的单质作试剂,则同时取两侧的金属的盐溶液作试剂;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作试剂,则同时取两侧金属的单质作试剂。5. 由金属的运动性判断溶液中的离子(溶质、残渣)。

溶液中不能有比残渣金属还要不生动的金属的离子。金属铁与酸溶液或盐溶液反映一般获得的是+2价的亚铁离子,不能获得+3价的铁离子。【例2】 (2014·浙江湖州) 某些电子集成电路常用黄金镀膜。废旧电子产物上的黄金通过某种溶液的溶解后,加入某种金属,即可接纳。

对黄金在电子产物上的应用和接纳历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集成电路用黄金镀膜可防止线路氧化B. 接纳时往溶液中加入的金属可以选用铜C. 接纳时溶解黄金的溶液不会是硫酸D. 接纳时加入的金属与溶液发生了化合反映【剖析】 A. 金在金属运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最后面,运动性很差,在空气中不能被氧化,集成电路用黄金镀膜可防止线路氧化,A说法正确;B. 在金属运动性顺序表中铜排在金前面,所以,铜可以把金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B说法正确;C. 金在金属运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后面,金不会溶于稀硫酸,所以C说法正确;D. 接纳时加入的金属与金的盐溶液发生了置换反映,制取出金的单质,所以D说法错误;综上所述,选D。【谜底】 D专项训练一、 选择题1. (2014·河南鹤壁中考模拟)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划分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发生氢气的质量与反映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B. 金属运动性:乙>甲>丙C. 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D. 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2. (2014·江苏苏州中考模拟二)向AgNO3、Cu(NO3)2、Zn(NO3)2混淆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实反映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滤出的固体中( )。A. 只有FeB. 可能有Ag、CuC. 一定有Zn和FeD. 一定有Ag、Cu、Fe3. (2014·江苏南京鼓楼区中考一模)有X、Y、Z三种金属,只有Z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如果把Y加入X的硝酸盐溶液中,Y外貌有X析出。

据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运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 X>Y>ZB. Z>X>YC. Y>X>ZD. Z>Y>X4. (2014·山东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一模)将一定质量的 Zn粒放入 AgNO3与 Cu(NO3)2的混淆溶液中,充实反映后发现,溶液底部有少量固体;过滤后在滤渣和滤液中划分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发生,滤液中无沉淀发生。

联合实验现象判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滤渣中可能含有单质锌B. 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C. 滤渣中一定没有单质铜D. 滤液的颜色可能为蓝色5. (2014·四川峨眉山市初三第二次调研考试)下列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A.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身分是氧气B. 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CO、CO2、SO2、NO2等有毒气体和粉尘C. 人类最早发现并使用的金属是铜,因为铜相对铝、铁性质不生动,更易冶炼D. 日常生活、生产中我们所见,铁相对铝更易生锈,据此判断铁比铝更生动6. (2013·重庆·模拟)做完CO还原Fe2O3的实验后,清洗试管壁上留下的玄色物质时可选用的方法是( )。A. 用大量水边洗边冲B. 用盐酸清洗后,再用水冲洗C. 用肥皂水清洗后,再用水冲洗D. 用试管刷上下、左右猛烈刷7. (2013·苏州平江区·二模)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金属于合成质料B.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身分金属大C. 合金属于金属单质D. 多数合金的熔点高于组成它的身分金属8. (2013·广州荔湾区·一模)下列有关金属和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金属都呈银白色且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B. 合金的许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差别C. 铁在湿润的空气中比在干燥的空气中更易生锈D. 铝在空气中外貌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使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9. (2013·江苏南通·如东县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天然水经由沉降、过滤、吸附、消毒,获得的是纯水B. 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水逐步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用玻棒不停搅拌C. 工业上炼铁焦炭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并发生还原剂COD. 合金与其组成金属相比,一般具有熔点高、硬度大、耐腐蚀等性能10. (2013·辽宁大连·中考一模)下列做法中有利于掩护金属资源的是( )。

A. 提高金属开采效率B. 用铝取代其他金属C. 接纳废旧金属D. 只开采储量富厚的金属二、 填空题11. (2014·北京海淀区中考二模)金属铁、铝、铜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2)金属铜做导线是使用其延展性和 性。

(3)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工业常用赤铁矿(主要身分Fe2O3)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炼铁,该反映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室中用如下实验来研究铁、铝、铜三种金属运动顺序及其在运动顺序表中相对氢的位置。

①乙实验的现象 。②若将上述实验之一替换掉一种药品,即可告竣实验目的。说明详细的革新方法: 。

③按如图实验竣事后,将乙、丙实验后的剩余物倾倒至一个烧杯中,充实反映。然后将甲实验的剩余物倒入此烧杯,无气泡发生。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A. 最后烧杯中的溶液不行能是无色的B. 乙实验中,CuSO4溶液一定是过量的C. 乙、丙混淆历程中,可能没有发生化学反映D. 最后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含有Al2(SO4)3,可能含有FeSO412. (2014·贵州遵义汇川区初中结业生质量检测试题)金属质料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

(1)铝合金材质与纯铝比力,主要优点是。(2)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 配合作用的效果,工业生产中常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外貌的铁锈,该反映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为了制止钢铁腐蚀,通常在钢铁外壳上镶嵌比铁运动性强的金属。

小明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运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的两个实验:①实验一,小明以"金属外貌发生气泡的快慢"为尺度来判断锌、铁的运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 ; ②实验二,若泛起 现象,可证明铁的运动性强于铜,该反映的化学方程式为。13. (2013·山东聊城·中考一模)构建知识网络和推理是化学的学习方法。

下图是关于铁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现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其中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C为红色固体单质。请回覆下列问题:(1)A物质的化学式为。

博亚体育app下载

(2)B物质可以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燃烧时反映的化学方程式为。(3)反映②还需要的一种反映物是 (填化学式)。

(4)写出反映③的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映类型: ( )。14. (2013·天津塘沽区·中考一模)金属质料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

(1)下图A是金属的一个应用实例,其使用金属的主要性质是 ;下图B是两块金属片相互刻划后,在纯铜片上有显着的划痕。由此可获得的结论是 。(2)下列四个实验中,铁钉最易生锈的是 (填字母)。

(3)写出工业上用一氧化碳与赤铁矿冶炼生铁的化学方程式:。(4)把某稀硫酸分为等体积的两份,放入两个烧杯中,划分加入等质量的锌、铁两种金属,反映后金属都没有剩余,发生氢气的质量随反映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甲是铁,乙是锌B. 铁消耗硫酸的质量比锌大C. 到场反映的锌的质量小于铁的质量D. 充实反映后,稀硫酸一定都有剩余(5)将一定量铁粉加入到AgNO3、Cu(NO3)2、Zn(NO3)2的混淆溶液中,充实反映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显着现象,则滤渣和滤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为 (填字母)。参考谜底与剖析1. C 剖析:凭据反映生成H2的质量与反映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可知:A. 在三种金属完全反映后,放出H2的质量是甲>乙>丙,故说法正确;B. 当三种金属都在发生反映时,相同时间内乙放出氢气的质量大于甲、大于丙,可判断三种金属运动性顺序是乙>甲>丙,故说法正确;C. 三种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质量都相等,完全反映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即发生氢气多的相对原子质量小;凭据反映生成H2的质量与反映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映后,放出H2的质量是甲>乙>丙,因此可判断相对原子质量是丙>乙>甲,故说法错误;D. 金属与酸的反映生成氢气时,氢气泉源于酸中的氢元素,所以生成的氢气与消耗的酸的几多顺序一致,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故说法正确;综上所述,选C。

2. D 剖析:混淆溶液中的AgNO3、Cu(NO3)2能与铁发生置换反映,获得Cu、Ag;Zn(NO3)2和铁不反映;充实反映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说明铁粉过量,所以滤出固体中含Fe和置换出Cu、Ag;故选D。3. C 剖析:由题意可知,只有Z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Z的运动性最弱;如果把Y加入X的硝酸盐溶液中,Y外貌有X析出。说明金属的运动性Y>X,故三种金属的运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Y、X、Z;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 B 剖析:A. 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发生,说明滤渣中有金属锌,故A错误;B. 凭据"在滤渣和滤液中划分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发生,滤液中无沉淀发生",则可知:一定有锌,一定无AgNO3,故B正确;C. 由于加入的锌的量过量,故滤渣中一定有单质铜,故C错误;D. 在AgNO3和Cu(NO3)2的混淆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与硝酸银反映生成硝酸锌和银,与硝酸铜反映生成硝酸锌和铜,生成的铜会与硝酸银反映生成硝酸铜和银;而锌过量,硝酸铜会被全部反映掉,则滤液的颜色不行能为蓝色,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B。5. C 剖析:A.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A错误;B. 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CO、SO2、NO2等有毒气体和粉尘,CO2只是加剧了温室效应,污染物中没有CO2,故B错误;C. 因为铜相对铝、铁性质不生动,更易冶炼,因此人类最早发现并使用的金属是铜,故C正确;D. 铁相对铝更易生锈,是因为铝的外貌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掩护膜,不行据此判断铁比铝更生动,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C。6. B 剖析:CO还原Fe2O3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试管壁上留下的玄色物质是铁。

A. 铁不溶于水,因此用大量水边洗边冲错误;B. 铁可以和盐酸反映发生氯化亚铁和氢气,因此用盐酸清洗后,再用水冲洗正确;C. 铁和肥皂水不反映,用肥皂水清洗后,再用水冲洗错误;D. 用试管刷上下、左右猛烈刷,会把试管戳破,故错误。综上所述,选B。7. B 剖析:金属质料包罗纯金属和合金。

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有三个特点:①一定是混淆物;②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③合金中各身分都是以单质形式存在;较组分金属,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

A. 合金属于金属质料,故选项错误;B.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身分金属大,故选项正确;C. 合金属于混淆物,故选项错误;D. 多数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的身分金属,不是高于,故选项错误;综上所述,选B。8. A 剖析:A. 金属不都呈银白色,如金是黄色,铜是紫红色,故说法错误;B. 合金是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与组成它的金属相比,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许多性能有差异,故说法正确;C. 铁生锈的条件是铁同时与水和空气接触,所以铁在湿润的空气中比在干燥的空气中更易生锈,故说法正确;D. 铝外貌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可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使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故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选A。9. C 剖析:天然水经由沉降、过滤、吸附、消毒,获得的水中仍然含有可溶性物质,属于混淆物,不是纯水,故A错误;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停搅拌,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故B错误;工业上炼铁历程中,焦炭燃烧能提供热量,同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与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反映生成一氧化碳,再提供还原剂,故C正确;合金与其身分金属相比熔点降低,硬度增大,耐腐蚀,故D错误。

综上所述,选C。10. C11. (1)铝(或Al) (2)导电 (3)3CO+Fe2O3 2Fe+3CO2(4)①铁外貌附着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②将乙实验中的硫酸铜溶换为稀硫酸 ③A、B剖析:(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2)金属铜做导线是使用其延展性和导电性;(3)用赤铁矿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炼铁,其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2Fe+3CO2;(4)①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映,铁外貌附着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②该实验尚未到达确定铁和铝在金属运动性顺序表中相对于氢的位置,只是得出铜排在氢的后面的结论,由于铁排在氢的前面,故可以将乙实验中的硫酸铜溶换为稀硫酸,即可获得铁在氢前的结论,由丙得铝在铁前结论,则可知铝在氢前;③将甲实验的剩余物倒入此烧杯,无气泡发生,说明剩余物无铁和铝;故溶液中一定含有Al2(SO4)3,可能含有FeSO4,要含有亚铁离子,最后烧杯中的溶液不行能是无色的;乙、丙实验后的剩余物倾倒至一个烧杯中剩余物无铁和铝,说明乙实验中,CuSO4溶液一定是过量的,要用来消耗掉丙中生成的铁和可能剩余的铝;乙、丙混淆历程中,也不行能没有发生化学反映。12. (1)强度大(或质量轻等)(2)氧气和水 Fe2O3+6HCl2FeCl3+3H2O(3)①选取的酸的种类差别 ②铁丝外貌泛起红色物质 Fe + CuSO4FeSO4 + Cu剖析:(1)铝合金材质与纯铝比力,强度大、质量轻;(2)钢铁的锈蚀,实际上是铁跟水和氧气配合作用的效果;铁锈的主要身分是氧化铁,它能与稀盐酸反映生成氯化铁和水,反映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3)①从图可以看出选取的酸的种类差别,因此以"金属外貌发生气泡的快慢"为尺度来判断锌、铁的运动性强弱不够合理;②实验二中,若铁丝外貌泛起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酿成浅绿色,可证明铁的运动性强于铜,该反映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13. (1)Fe3O4(2)2H2+O22H2O(3)C或CO或H2(4)Fe+CuSO4FeSO4+Cu 置换反映14. (1)导热性 一般情况下,合金硬度比其组分金属的硬度大(2)A(3)Fe2O3+3CO2Fe+3CO2(4)A、B(5)A、B、C、D剖析:(1)金属的用途反映其性质,饭锅主要是使用了金属的导热性;黄铜片是铜的合金,硬度比铜大,当黄铜片(铜锌合金)与铜片相互刻划时,在铜片的外貌可留下划痕。

(2)试管中铁钉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易生锈,故A正确;试管中铁只与水接触,不易生锈,故B错误;试管中铁只与氧气接触,不易生锈,故C错误;试管中铁与水和氧气都不接触,不易生锈,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A。

(3)一氧化碳与赤铁矿冶炼生铁的反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映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映条件是高温。(4)把某稀硫酸分为等体积的两份,放入两个烧杯中,划分加入等质量的锌、铁两种金属,反映后金属都没有剩余,说明金属全部到场反映,据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发生的氢气质量比甲多,故乙是锌,甲是铁,故A正确;由化学反映方程式可知:故相同质量的锌和铁,铁消耗稀硫酸的质量大,故B正确(或:由化学反映方程式和反映图示可知,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完全反映后,铁生成的氢气多,则铁消耗稀硫酸的质量大);反映后金属都没有剩余,说明金属全部到场反映,故消耗的铁和锌的质量相等,故C错误;凭据B选项盘算可知道,充实反映后,铁消耗的硫酸的质量大于锌消耗的硫酸的质量,有可能是铁与硫酸恰好完全反映,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A、B;(3)滤出的固体滴加稀盐酸没有有气泡发生,说明所得固体中不含铁粉;加入的铁粉完全反映,则滤渣固体中一定含有金属运动性最差的金属银;如果完全置换混淆溶液中的银离子后,另有铁粉,则铁粉继续与硝酸铜反映而置换出铜,所以所得固体也可能为银和铜的混淆物;滤液身分的判断:滤液中一定有不到场反映的Zn(NO3)2和生成的Fe(NO3)2生动金属与多种盐溶液反映时,最不生动金属的盐溶液优先反映,不生动金属按不生动的水平逐个析出,一定量的铁粉置换出不生动金属的情况可能是:①恰好完全置换出银,溶液中一定有Cu(NO3)2、Fe(NO3)2和Zn(NO3)2,故选B;置换出部门银,则溶液中一定有:AgNO3、Cu(NO3)2、Fe(NO3)2和Zn(NO3)2,故选D;②一定量的铁可能完全置换出银,接着置换铜:铜若完全被置换,则溶液中一定有:Fe(NO3)2和Zn(NO3)2,故选A;若铜部门被置换,则溶液中一定有:Cu(NO3)2、Fe(NO3)2和Zn(NO3)2,故选C。


本文关键词:中考,化学,易错,知识点,—,金属,和,矿物,专题,博亚体育app下载

本文来源:博亚体育app下载-www.gotobuds.com

Copyright © 2005-2022 www.gotobuds.com. 博亚体育app下载科技 版权所有   ICP备19338661号-3   XML地图   博亚体育app下载-最新手机版下载